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山东电力消费影响要素的分析

山东电力消费影响要素的分析

一 相关理论分析

(一)电力的要素市场理论

电力市场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电力市场是指电力生产、传输、使用和销售关系的总和。狭义的电力市场即指竞争性的电力市场,是电能生产者和使用者通过协商、竞价等方式。

(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1995-2006年山东省电力弹性系数见表1。随着我省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优化,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力弹性系数要经历一个周期性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过程。从中远期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高新技术的应用,我省未来行业单耗水平总体将呈现下降的趋势,从而使电力弹性系数也将呈现下降的趋势。然而,随农业和第三产业的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其产值单耗将有所增加;并且随着城镇化水平和人民收入及生活水平(尤其是农村居民)的不断提高,将使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比重明显提高,同时电力市场化的改革将使电价水平降低,又将刺激电力消费快速增长。这些因素将使电力弹性系数下降的趋势趋缓,并会使电力弹性系数在一定时期出现上升情况。综合分析,未来二十年我省电力弹性系数将在0.7-0.8左右,并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95—06

弹性系数 0.67    0.61   0.51   0.01   0.84   1.11   0.81   1.07   1.2    0.77   0.82   0.35   0.72

(山东统计年报)

二 国内外电力消费研究现状

(一)国外发达国家消费现状

为了提高电力工业的营运效率和改善供电服务,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进行了电力民营化、实行发、输、配电分离,在发电环节实行竞争,输配电环节实行价格管制和统一经营,售电市场逐步开放的电力体制改革。9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南美和北欧一些国家以及美国部分州也相继进行了以发、输电分离,发电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开放国家电网、建立电力市场等为内容的改革。旨在打破垄断、实行竞争的电力体制改革浪潮正在进一步扩大。

1996年欧盟颁布了强制性的开放天然气和电力市场的导则,要求其15个成员国在规定的时间及范围内分阶段开放电力市场。考虑到市场化后欧盟电价普遍下降的实际情况,在经过多年的协商后,欧盟于2003年通过了进一步开放电力和燃气市场的导则。该导则要求到2004年7月向所有商业用户开放电力市场,到2007年7月前向所有居民用户开放电力市场,并要求将配电分离出来。

(二)国内电力消费现状

1 从需求的角度

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增速呈振荡上升趋势。带动工业经济增长速度

回升的主要因素。

一、出日高速增长, 如纺织及相关产业。

二、房地产业增长较快, 带动了建材、装饰、钢材、水泥等行业的发展。

三、国际市场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上涨, 刺激国内生产。

四、是电子通信业快速增长。

2 从产业的角度

一、国有企业保持较高增长态势, 增加值同比增长9.8%, 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个6.1百分点, 拉动工业增长个4.2个百分点。

二、生产效益明显提高, 产品产销率逐月升, 上半年完成96.8%, 比同期提高1.15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大中小企业产成品库存开始下降, 即期生产增长明显。

三、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进展加快, 传统产业总量控制卓有成效, 效益提佰, 留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四、工业品出日强劲增长五是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国企改革脱困取得重要进展, 到5月底,655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亏损企业已有一半以上实现脱困, 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692亿元, 同比增长3.1倍,整个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54亿元, 同比增长1.3倍。

三 山东省电力消费需求分析

(一)山东省经济发展现状

2007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承接了近几年的良好势头,呈现出结构明显优化、活力明显增强、后劲明显提升、民生明显改善等特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是全省人民在中共山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各级人大充分发挥监督支持作用的结果,也是与各级政协积极参政议政分不开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近年来,山东省经济发展迅速,许多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1 名列前茅的经济指标

山东经济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2004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5490.7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6925元。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3453.2亿元,居全国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600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2292.11亿元,居全国第一位。进出口总额突破2292.11亿元,居全国第一位。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美元。

2 日趋优化的工业体系

山东工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 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纺织,食品等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全省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628家,省重点企业集团136个,例如山东电力集团,齐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济南钢铁集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兖矿集团等。

3 蓬勃发展的金融体系

山东金融与保险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央行,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发展的 金融体系。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51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782.8亿元。全省设立分之机构的保险公司共18家,全年保费收入317.2亿元。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4 全面发展的农业经济

山东省一直把农业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产值居全国第一。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产区,还是中国最大的花生产区,花生出口量占全国一半以上。近年来,山东省的蔬菜生产成为农业中第二大主导产业,被称为全国最大的“菜篮子”,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蔬菜市场的主要供货地之一。山东是著名的水果之乡,主要生产高品质的苹果,梨,桃,杏,枣,葡萄,西瓜等,产量居全国第一。

5 日渐崛起的民营经济

近年来,山东省的民营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达139.6万户,从业人员734.7万人,注册资本达到3503.1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31.6%;实交税金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0.2%;山东百强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31家。南山集团,金锣集团2004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二)山东省经济的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山东随着山东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消费也呈现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由于电力装机容量的短缺,拉闸限电问题比较严重,电力需求受到遏制,直接制约了电力消费和国民经济的增长。

2004年以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党委审时度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两个转变”,把建设坚强电网作为全面落实“四个服务”宗旨的具体行动,提出并大力实施电网建设“双过千”工程。当年9月开工的淄青潍输变电工程,是我省“西电东送”的关键工程。其中500千伏青州站扼鲁中送电“咽喉”,如果不能赶在夏季用电高峰来临之前投运,山东东部地区将限电60多万千瓦,相当于全省6个经济发达的县无电可用。当时青岛市度电产值已达13元钱,限电一天就要影响gdp1.8亿元。淄青潍输变电工程能否早日建成投产,不仅直接关系着山东东部、特别是青岛等市的电力供应,更关系着山东省的投资环境和投资形象,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受到省领导的高度关注。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主动为省委、省政府分忧,自我加压,两度压缩工期,青州站的工期由28个月骤减为9个月。那是怎样的一场大兵团“突击战”啊!工程关键环节的工期按天计算,在最后冲刺阶段甚至精确到了小时;施工最繁忙的时候,4000多名干部职工奋战在一线;2005年春节,山东送变电工程公司组织的党员、团员两支突击队,在银妆素裹的齐鲁大地上,和着凛冽的寒风喊出了新年最响亮的号子声;为确保提前投产,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与厂家协商后一批刀闸提前供货,并通过空运跨越千山万水运抵工地,运输成本大幅增加。不惜一切代价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山东电力用行动诠释了“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创造了国内500千伏输电线路、变电站同规模工程工期最短的纪录。

近年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在电力安全生产、电网建设、企业管理、多产经营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十五”以来,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日益坚强的山东电网,在全社会用电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实现了供电可靠性的同步提高,取得了确保全省“十一年供需平衡、用电无忧”的骄人业绩。

四 影响现阶段山东省电力消费的因素

(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引起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上升

90年代中期以来, 企业倾向于增加投资而不是增加劳动力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充实装备的势头相当强劲1999一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4%, 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31.5%,人均装备程度提高, 必然要求消费较多的电量。

(二)重工业比重的提高,导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上升

重工业与轻工业相比, 具有耗电高的特点。浙江在1999年之后, 重工业比重逐年稳步上升。2002年与1998年相比,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 重工业比重由43.1%升至45.0%, 2003年第一季度又进一步上升到 48.7%,再加上浙江大多数重工业属于制造业门类, 更多地倾向于用电而不是耗煤因此, 重工业比重的提高, 导致了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上升。

(三)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和基础设施的的加强,使单位gdp电耗强度增加

近几年, 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 是过去任何时期无法比拟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项目, 投资规模巨大, 对电的消耗也比较多, 但即期的直接的gdp产出则并不多。基础性产业投资比重大幅度上升, 是近几年全省单位gdp电耗强度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生活用电较快增长,也是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上升的重要系数之一

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的时期。城市居民进人家电更新换代和家庭生活全面电气化阶段, 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快速普及。尤其是大功率家电如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的拥有量和使用率都大幅度提高。

五 农村电力消费的实证分析

(一)农村电力需求指数体系的指标选取原则

构建一个评价体系,不仅要考虑其评价的准确性、全面性和指导性,而且还要考虑其实用价值性。影响农村电力需求评价体系实用价值性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评价指标数据收集和统计工作的可行性。目前, 许多评价体系之所以只能进行理论探讨,而无法得到实践运用和推广,主要原因就是评价指标数据收集统计工作耗时费力、成本极高,有的评价指标甚至无法获取数据。为了提高农村电力需求指数评价体系的可行性,降低评价工作的成本,使评价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中,除极个别非常重要的指标需进行新的设计外,绝大多数评价指标应从相关部门现行的具有经常性统计基础的指标中遴选,然后再按照评价体系的要求进行适当的技术处理。

1 典型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抓住重点,注意选择核心指标。

2 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必须科学明确,要尽可能使用现行的统计指标;要考虑指标值的测量和数据搜集工作的可行性;要注意搭配好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的比例关系;能够量化的应尽量进行定量分析,不能量化的要进行定性分析。

3 可比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该在时间或空间上具有可比性。那些在较长时期内变化不大的指标,或者在不同地区之间差别不大的指标,不应列入评价指标体系,如果因其地位重要而必须列入,也应赋予较小的权重。

(二)农村电力需求指数评价体系的设计方法

农村电力需求评价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可以考虑建立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农村电力需求评价中指标的重要性系数体现了各要素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对评价结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农村电力需求影响的因素

根据农村电力需求的特点,以评价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为依据,运用主观经验判断法对散落于各相关部门统计指标体系中与农村电力需求关系密切的指标进行初   步筛选,这些评价指标的主要来源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电力行业的统计指标体系,从而得到农村电力需求影响因素表。

2 评价指标的选取和重要性系数的确定

根据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可以采用分层处理的方法,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处理。

3 确定指标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评价系统的三大要素之一,是编制指数的基准。明确的评价标准对于获得合理的评价结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农村电力需求指数编制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指标的特点确定评价指标的标准,对于定量指标应严格根据有关规定确定,提高准确性;对于定性指标,由于在评价时易受评价人员的知识、经验、判断力的影响,应在专家共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定性指标的内涵,参考规范性研究成果以及有关规定予以确定。

(三)实例分析

1 计算各电力需求二级因素的个体指标

各二级因素的具体数据来源于该部门和市统计局正式发布的资料。各二级因素个体指标的计算按指标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指标性质有正指标和逆指标两种。正指标,是指指标数越大越好的指标;逆指标,是指指标数越小越好的指标。用xi 表示二级因素i在报告期(表2中为2006 年)的数值,xim 表示二级因素i在基准期(表2中为2005 年)的数值。对于正指标,二级因素个体指标为xi / xim ;对于逆指标,二级因素个体指标为xim / xi。

2 计算电力需求指数

考虑权重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电力需求综合指数,以该局2005 年农村电力需求指数为100 ,按表2 数据计算得到2006 年农村电力需求指数为102.04 。

3 得出结论

通过上述计算和分析,说明负荷同时率可以得到较准确数值,对于准确预测电力系统负荷水平是有益的。源于上海电网的具体情况,负荷同时率计算值较高,还需考虑补充以下情况。考虑大用户对负荷同时率的影响。电网中的大用户主要有钢铁、化工、石油, 2002年,除钢铁用户采用220 kv 受电外,其他大、中、小用户都采用110 kv 及以下电压等级受电。这些大用户都是稳定负荷,占有15 %~20 %的比重,考虑这些大用户的影响后,负荷同时率会略有增大。

考虑统计资料可能含有不符合实际的数据而影响负荷同时率的准确性。通过数据量的增大和预处理,准确性可得到保证。

表1 某电力部门农村电力需求的各级因素权重及排序

目标(o)

一级因素(a)

一级因素

单一准则权重

二级因素

二级因素

单一准则权重

组合权重

权重排序

农村

电力

需求

经济发展

0.493161

平均电价

0.098997

0.048643

9

用电量

0.084865

0.041699

11

国内生产总值

0.066481

0.032666

13

电力需求弹性系数

0.113982

0.056006

7

产业结构

0.212318

0.104325

1

工业化水平

0.054233

0.026648

15

固定资产投资

0.106923

0.052538

8

万元产值电耗

0.123107

0.060490

6

企业景气指数

0.139090

0.068344

3

人口和社会发展

0.136700

总人口

0.181203

0.024771

17

人均用产量

0.074879

0.010236

24

国内生产总值

0.171005

0.023377

18

城市化率

0.096722

0.013322

22

电器化水平

0.258425

0.325327

12

人均收入

0.092827

0.012690

23

电器用电量

0.124936

0.017079

21

表2  农村电力二级因素需求指标及权数

总指标

一级因素

二级因素

其准期(2005)

二级因素值xi

报告期(2006)

二级因素值xi

二级因素

个体标题

指标性质

权数

农村

电力

需求

经济发展

平均电价

451.17

451.56

99.9

4.9

用电量

124.78

144.94

116.2

4.2

国内生产总值

1063.54

1228.57

115.5

3.3

电力弹性系数

1.42

1.05

73.9

5.6

产业结构

93.80

94.50

100.7

10.4

工业化水平

46.20

47.70

103.0

2.7

固定资产投资

452.52

504.95

104.0

5.3

万元产值电耗

1173.30

1179.40

100.5

6.0

企业景气指数

133.40

140.50

105.3

6.8

人口和社会发展

总人口

454.13

456.80

100.6

2.4

人均用产量

2748.50

3172.90

115.4

1.0

国内生产总值

2.34

2.69

115.0

2.3

城市化率

44.30

48.20

109.0

1.3

电器化水平

2748.50

3172.90

115.4

3.5

人均收入

10451.50

11971..30

114.5

1.3

电器用电量

71.20

79.30

11.4

1.7

六 国内电力能源的形式分析

(一)从2008年大雪看我国的能源危机

2008年1月下旬我国南方的大风雪,造成电网困境和电网崩溃,进而导致铁路瘫痪、煤矿受限,进而导致电力更大危机。凸显出目前供电脆弱的风险,一旦极端条件下电荒仍难幸免。我认为,当前的雪灾有两方面需要反思,一是极端气候的原因,到底是地球千百年来正常的气候变更还是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二是全国大一统的电网结构是否安全,简单的50年一遇的风雪就让贵州电网基本瘫痪,如果再极端一点的情况呢?众所周知,目前对于减排二氧化碳,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新能源的采用;而解决电荒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分布式电源结构,分布式电网中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将面临新的机会。因而,能源这个话题随着雪灾的出现而再次受到重视。

据济南时报报道:由于济南市近期电厂煤炭库存不足,南方雨雪阻断交通,加之冬季居民用电负荷增加,致使晚间负荷高峰期间电力供应紧张,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济南电网将采取移峰措施,应对高峰用电。“限电”这个词,成了我周围的人们讨论的热门问题,很多人表示担心:山东电力是独立电网,全国唯一的一个省一个电网,华东六省一市(包括福建)中除山东外其他五省一市共用一个电网,因此山东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不缺电省份之一,即使这样,省城济南都不得不采取限电措施,那我国未来的能源状况会怎么样呢?

(二)如何解决我国能源的消耗

1 建立节约型社会

长期以来,宝贵的能源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加剧了资源开采的强度,使得资源迅速枯竭。政府对节能的管理偏重工业,忽视交通和建筑部门;偏重技术改造,忽视技术创新。节能和提高能效应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节能对保障能源安全和减少能源生产利用引起的环境污染有明显的效益。也就是说,为了满足能源需求的增长,节能要比增加能源作用更大。因此,应将节能放在能源战略的首位。为了确立节能的重要战略地位,应该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

中国能源系统效率为33.4%,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而且无论在能源消费强度和单位产品能耗都高出国际水平许多,因此,在经济结构、行业发展和产品结构调整上有着巨大的节能潜力。而潜力能否有效挖掘出来则决定着能否以较少的能源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

落实到细节,有如下可行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应与有关部门合作,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抓好冶金、煤炭、电力、石化、建材这些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加快合理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耗能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政策;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的力度,完善节能的相关法律,并制定配套的石油节约、建筑节能等法规和政策;建立政府机构能耗统计体系,重点推进政府建筑物节能改造,节能采购,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扩大在节能降耗领域的国际合作。

2 能源管理体制改革

现今国内大部分企业仍大量消耗资源维持经济低效益增长,不能优化资源配置,不能落实节能优先。而政企不分导致部门分割和条块摩擦,能源管理机构变动频繁、能源决策失误。还有能源生产、分配和使用脱节,消费结构不合理;资源物价和能源价格扭曲,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能源定价、财会制度、能源统计等与国际通行准则不符,影响扩大开放和国际合作。种种恶瘤,决定了节能仅仅是能源短缺时的缓解和弥补手段,而非长效机制。能源部门滞后经济和体制改革的进程,已成为发展的阻力。尤其在中国电力改革中,电网投资不足,电价偏高,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力等问题不断。中国天然气工业监管缺位,输网中断的风险高。能源供应的安全可靠性已是经济发展的心腹之患,急需建立应对措施和预警机制。

今年5月末,国家能源小组终于宣布成立。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重型化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且石油外交的重要性在升级,能源行业迫切需要科学的长远规划;另一方面煤炭和电力体制改革却陷入僵局,价格管制和投融资体制还带有较强的计划色彩,需要由发改委统一协调。我国的能源战略必须在转型和发展这两个目标下展开。因此,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和以科学为依据的统一规划是两个不可偏废的任务。

3 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

能源供应安全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要建立预警机制和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经济和民生的能源需要。能源发展长期根本的出路在于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密切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国家战略安全保障的基础之一。

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无可争议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的车轮。从战略上来说,世界最终将转入可再生能源的永续利用。所以各国都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当作21世纪能源发展的基本选择。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基于以下需要:一是可持续发展;二是调整能源结构;三是保护环境;四是开发西部;五是解决农村用能及边远地区用电和生态建设;六是提高能源供应安全;七是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政府的支持包括实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强制市场政策和经济激励政策;法律保证其中一个例子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电力公司供应或购买再生电力,这样,就无须沿袭过去的程序而直接跨越到创立市场的阶段;引入竞争才能降低成本,进一步扩大市场,最终实现商业化;而最终,依靠科技进步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的根本。

政府要做到加强立法,批准和颁布可再生能源利用促进法;强化政策体系的建设与创新;采用适当的经济激励政策;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制造实现本地化,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的发展。

总体来说,三条解决途径须三管齐下,不可偏颇。而且,利用现在加入wto 的机遇,政府应大力改造和更新技术和设备,高效利用能源,突出国内技术研发重点,协调国际合作。而能源部门的改革要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和监管机制,优化配置资源,减少投入增加产出,充分发挥市场功能。这样才能做好国家能源战略,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七 促进山东省电力消费的对策建议

2008年中国电力行业需求依然旺盛,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2008年高耗能行业的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拉动作用将逐步减弱。预计2008年全国性供电紧张局势将基本得到解决。2008年我国将大力发展农村水电事业,新增装机400万千瓦。2008年,国家将重点做好加快电力市场建设和改进调度方式,推进输配分开和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理顺电价机制、加快电力法制建设、健全电力监管体制、深化电力企业改革等方面的工作。

“十一五”期间国家对电力的发展要求,使得风能发电、核电发电和生物能源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受到高度重视,发展迅速。如我国核电发展的目标是到2010年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到2020年,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同时,还有约1800万千瓦的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迎来电网建设的新高潮,国家电网公司将投资8000亿元进行电网建设和改造,对31个主要城市的电网建设和改造投资总额约4600亿元。2008年输配电行业发展机遇良多,“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建设投资加大,特高压直流输电将促进行业持续发展,而奥运电力工程和铁路电气化也将给行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到2010年,国家电网在跨区域电网建设方面,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规模将达到4200千米,变电容量达到3900万千伏安,跨区送电能力达到7000万千瓦;在城乡电网建设方面,22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线路要超过34万千米,交流变电容量超过13亿千伏安。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小水电总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500万千瓦,年替代8000万吨标准煤;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可以达到4000万千瓦,年替代3000万吨标准煤;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年替代2800万吨标准煤;生物油开发可达到年产2000万吨标准煤;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2.7亿平方米,年替代10000多万吨标准煤。专家表示,如能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国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将达到3亿吨标准煤,约占届时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0%。

目前,我国仅有少数地区刚刚解决了电力紧张的问题,大部分地区和大城市还面临着电力供应紧张的迫切问题,供电质量更是不能得到保证。但即使是在早已实现电气化的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电网的质量也远非可靠。由于电网本身的质量有问题与各种偶然因素的作用,电压浪涌,电磁噪声,持续电压偏高,持续低压等电网不良现象在发达国家也是常事,甚至还可能发生短时间停电。来自电网的不良因素还有电源电压瞬时或长时间的下陷、浪涌和中断;电源频率的漂移和不稳;电源输入波形畸变;各种尖峰干扰和噪音等。这一切对于高精度的敏感仪器和不能中断的设备来说是非常严重的。